高等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意义重大。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大学里精心育人、默默无闻的教师们。正是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大学之大,体现着大学精神,汇聚成大学力量。
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在主页连续推出了“交大力量”专栏,宣传报道能够反映交大力量,体现交大精神的集体和个人。今天该专栏推出的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国家使命担当 人才培养高地》一文,全面介绍了我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现全文转载如下。
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知识产权教学与科研工作始于1985年成立的“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是全国最早的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并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复合型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致力于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科技、经济和法律等多学科优势交叉、能力复合的高层次法学人才。2004年12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基于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作为陕西省首批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是陕西省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实践、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5人),研究领域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诸方面,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创办交大法学 服务法治建设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作为当时的法律界硕果仅存的一辈,应该发挥些余热,为国家出些力,做些事,发起建立一个法律研究中心,培养一些法学的硕士研究生,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已过鲐背之年的施明德教授回忆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标志着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的序幕。
1985年,为了服务法治建设的需要,西安交通大学开全国理工院校之先,由潘宇鹏、宋雅莼、章德安和施明德四位老师创立了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前身“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旨在发挥交大独有的技术优势,探讨技术、经济与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复合型、交叉型的人才,并开始招收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的经济法学硕士点之一。中心成立伊始就积极参与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与研究工作,投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并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交大法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国家需求 开展学术研究
国家的需求即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方向。该中心高度关注国家科技体制与知识产权战略等热点问题,尤其重视跨学科知识产权新问题研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交叉性。同时,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学术氛围,打造优秀的学术精品,已锻造出精锐的学术团队、凝炼明确了七个学术方向、创建了开放的学术平台。马治国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门制度研究”获得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是该批次西安交通大学唯一获得资助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也是我中心获批的第三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处于全国同类研究机构前列;周方副教授是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张冰副教授在解决具有我国特色的能源法律问题方面颇有建树;权彦敏副教授和曹毅搏博士翻译的《音乐版权》是我国较早引进的音乐版权问题专业书籍之一,被多篇评论所推介;李晓鸣副教授在构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秩序方面的观点具有广泛影响;刘丽娜副教授则多年致力于我国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中心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出版多部学术著作
同时,该中心还积极参与制定西部地区和本省知识产权战略,早在2005年马治国教授就作为骨干专家参与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子课题“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 2007年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WTO框架下中国西部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成果基础上,出版了《西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一书。除此之外还出版专著、教材等十余部,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863重大专项、国家软科学项目、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项目、省社科项目、省软科学项目、人大委托立法项目以及各类横向课题百余项。
探索交叉培养 培育复合英才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成报国,只有投入到无限的教学实践、倾注在学生身上才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价值。”章德安老师的话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每一个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师的追求。为此,该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优秀的学术精品,致力丰富和发展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法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中心坚持开展司法实务教学带领学生深入第一线
2004年,法学本科核心课程《知识产权法学》获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2005年晋升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在本科生教学领域推行的教学改革成果“知识产权法学创新教学模式”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生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中心积极参与各类知识产权社会活动,以马治国主任为主教练、周方副主任为领队组建了知识产权专业辩论队,参加了国家版权局主办的历届大学生版权知识主题辩论赛,分别获得过优秀组织奖、最佳辩手和团体亚军的优异成绩。中心成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硕博士研究生500余名,他们在各行各业传承着我校高素质、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咨政建言 心系国计民生
“我在发言时,以特邀监督员的角度,提出几点浅见,是我履职的本分,是对公安工作的期望。我认为规定只要公布就具有效力,既然发现有问题就应当清理。”中心主任马治国教授在给杜航伟副省长《关于对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及时解决交通信息卡〈法律建议〉举措的汇报》中如是说。原来,陕西省《关于全面推行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信息卡的通告》对驾驶员领取并随身携带交通安全信息卡以强制性义务的形式做了规定。马治国教授团队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调研,认为该制度的法律依据不足,与上位法存在冲突,对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没有积极效果,且涉及面很大,存在法律风险,因此向省政府作出了建议撤销的提议,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肯定,这一制度便没有付诸执行。而这只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紧跟我省法治建设咨政建言的一个侧面。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院士来西安交通大学调研
|上官吉庆市长与马治国教授亲切交谈
其实近年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已经向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交了数十份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其中《建议尽快修订<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娄勤俭书记、张道宏副省长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省科技厅、省法制办、省人大等有关单位深入研究落实;《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议得到时任娄勤俭省长的关切以及张道宏副省长的批示;多项政策建议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办的《决策咨询建议》刊载,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100余万字的《陕西省地方性法规评估研究》报告对1987至2013年共计27年间由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且现行有效的180部、8138条地方性法规进行了逐条逐款的评估审查,也已经付梓出版并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省政法委、省法学会领导的充分肯定;马治国主任应邀参加陕西省政府2016年第一次领导集体学法活动和西安市政府领导集体学法活动并作专题讲座。中国知识产权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以及人民网、陕西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也多次刊发了中心研究人员的主要观点。
放眼一带一路 搭建交流平台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秉承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浪潮之中,开展相关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学术机构、大学及实体保持密切联系。在“迎进来”的同时,还将积极地“走出去”,以中心专兼职研究员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为契机,支持、鼓励中心研究员对英国、美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进行交流访问,通过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向学术界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开阔研究视野,努力站在本学科的前沿。
同时,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马治国主任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入选专家,担任五个国家级学会副会长职务,连续多年组织召开知识产权前沿问题高级研讨活动,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法制保障等重要问题为核心的高级研讨会已在全国形成品牌。且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在推广国内交流的同时,致力于中心影响力的国际化拓展,举办“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和“一带一路与知识产权战略国际研讨会”等国际高端学术盛会,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并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合力筑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实施机制。
走过三十余年,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将更加紧密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等公共功能,打造一流科研团队,立足“一带一路”开展学术交流,致力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专业化高端智库,为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