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孙那副教授抵达天津大学出席参加《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创刊座谈会暨“中国科技法治建设”研讨会。同时莅临会议的还有来自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检察院、政府主管部门的各位领导,以及国内科技法领域的高校教师和企业代表等。

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为了响应国家“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科技法学、数字法学、气候法学、海洋法学等新兴学科”的号召,天津大学法学院及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了《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在数字经济与科技革命深度融合的全球浪潮中,中国科技法学及科技法治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科技安全的核心支撑。新时代科技法学作为法学与前沿科技交叉融合的新兴领域,致力于解决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带来的法律空白与伦理挑战。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科技法治体系,中国为科技创新划定清晰的制度边界,以法治力量引导技术向善、防范技术滥用,实现“创新自由”与“风险规制”的动态平衡。《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的创办,为广大学者和实务界人士提供了思想交锋的平台,共商中国科技法治建设道路。

5月16日会议伊始,马治国教授作为受邀领导发表致辞。马治国教授首先对见证《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的破茧新生表示欣慰与感动。随后马治国教授以改革开放的历史为主线梳理了我国科技法学的成长轨迹,并对《中国科技法律评论》在新时代所承载的科技法学发展使命提出展望。马治国教授指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要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学术解码器、要搭建交叉学科研究的对话平台、要培育青年学者的学术共同体。当科技革命重塑人类文明形态之际,马治国教授号召广大同仁以《中国科技法律评论》这份期刊为舟楫,在科技与法律的激流中勇立潮头。

孙那副教授作为《中国科技法律评论》的编辑部主任,承担了本次座谈会的主持工作。北京市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会长管育鹰、天津市法学会科技法学分会会长吕凯、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蒋舸等来自学界和实务界的专家进行了座谈。随后,天津大学王绍喜副教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张军强法官、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刘雪峰法官、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葛庆峰主任以及津市刑法学会刘霜副会长分别就《数据确权的现实主义方法》《商业秘密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技术类案件审判实务中的若干问题》《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成案困境与建议》《脑机接口的刑事法律风险及其应对》等议题作主题报告,其中马治国教授参与了第三场主题报告的评议环节。
科技法治建设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路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数据主权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架设起法治桥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体现了对新兴技术的前瞻性治理。在国际竞争层面,科技法治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科技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能治理、网络安全标准制定等议题,推动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科技治理框架。国内科技法律体系的完善,不仅助力中国科技企业在跨境合作中规避法律冲突,更以制度性开放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保障。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跟跑”到“领跑”的科技转型关键期,唯有坚持法治思维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共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法治基石。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也将紧扣时代脉搏,高度关注科技法治发展,发挥本中心复合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为科技法的学科发展贡献交大力量。
撰稿:周小龙
供图:天津大学法学院
编辑:罗思琪
审核:周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