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马治国教授带队北上,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调研
日期 2025-04-21 22:47   点击:


2025年4月13日至18日,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教授带领调研团队北上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系列调研工作。

·发掘民族医技,见证满医特色面诊

北上首站在太原。4月13日,马治国教授赴太原考察听闻已久的满医传人高峰女士的面诊及针法技艺。14至15日,与已在当地体验多次的调研人员仝胜利、山西大学秦倩、赵龙等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课题组成员相会。在御法堂古色古香的诊室里,高峰女士向调研组展示了满医面诊疗法的核心精髓——通过观察面部色泽、纹理、斑点分布等特征,结合满族传统医学理论,精准判断人体脏腑经络的健康状态。“满医面诊源于清代宫廷,融合了满族狩猎文明的实践经验与中医‘望诊’智慧,讲究‘颜面分属五脏,五色对应五行’,是一套完整的诊断体系。”高峰女士介绍,该疗法无需仪器辅助,仅凭双眼即可洞察亚健康状态及潜在病症,曾为满族贵族及宫廷御医所用,至今已有300余年传承史。马治国教授现场进行了体验,并对其知识产权与非遗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


·中医文化传承,赓续千年文化根脉

调研次站抵北京。4月15日下午,马治国教授抵达北京,与团队成员中心博士研究生赵春雷、杜美欣和硕士研究生尉照宇、惠楚欣一行会合,并与北京老中医翟梦纪大夫进行座谈。双方就完善中医诊疗技术评估指标、中医药法律保护路径、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翟大夫向调研团队系统阐述了翟氏问病疗法,该疗法融入了佛道经典、中医理论与家传经验,形成代际延续的独特医学体系,在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马治国教授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近年来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表示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传播关乎文化根脉的延续,双方应共同努力完成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阐释,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4月16日上午,调研团队到达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医药卫生法学”学科带头人霍增辉教授、讲师朱喆林老师热情接待了调研团队,双方围绕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进行座谈交流。霍增辉教授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成果转化机构,菊苣降尿酸产品、“参黛直肠栓”等代表性转化案例以及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马治国教授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机构合一的模式可防止“政出多门”,提高工作效能;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应注重平衡研发团队和高校的利益,以保障积极性。双方进一步就成果转化的法律风险、院内制剂经济激励与医保政策的矛盾、智能医疗的发展现状与合规挑战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座谈后,马治国教授与霍增辉教授互赠纪念品,双方就中医药法律学术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

·完善专利制度,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4月16日下午,调研团队与中医药专利领域的专家进行座谈。座谈中,专家指出,中医药专利应坚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然而目前该领域内存在大量低质量专利申请,比如某些申请仅对现有配方进行简单的药物剂量或成分调整,缺乏实质性的创新突破。此外,除了传统中药产品外,还存在如中药香囊、香枕等医疗器械相关的专利申请,反映了中医药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多元发展趋势。双方一致认为,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必要制度保障,应当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制度细节。

·构建传统知识数据库,助力持有人权益保护

4月17日上午,调研团队参观访问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安宏博士向调研团队仔细讲解了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系统。调研团队与安宏博士就入库类型和标准、各省申报数量、行医资质对接、非遗制度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据悉,目前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入库工作尚未进入国家级系统审批程序,且具体入库标准仍处于研讨制定阶段,整体工作有待进一步系统化与标准化。马治国教授指出,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立法工作的关键成果,在确立严格入库标准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保障传统知识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他建议细化落实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并组织专业机构为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者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应加强对各地申报审核情况的分析研判和监督力度,确保数据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保护老字号品牌商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4月17日下午,调研团队与中药老字号品牌保护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专家指出,当前中药老字号品牌保护面临四大突出问题:一是产品质量管控存在生产标准执行不严、原料溯源缺失等漏洞,劣质产品冲击品牌商誉;二是商标字号转授权混乱、防御性保护不足导致仿冒现象猖獗;三是刑事打假受制于中药假药成分认定标准模糊、基层执法鉴别能力薄弱及网络证据易篡改灭失等瓶颈,案件立案追责率低;四是跨区域仿冒产业链利用多地分段生产、分散销售的模式逃避监管,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全面追踪和根除。上述问题严重威胁老字号品牌价值与中医药市场秩序,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本次调研以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为主线,通过多元视角探讨了中医诊疗技术传承、科技成果转化、专利制度优化、传统知识数据库建设及老字号品牌保护等关键议题。调研团队与学界、企业代表、民间中医深度对话,既剖析了中医药产业化与现代化面临的制度瓶颈与实践难题,也凝聚了多方共识。强化知识产权制度与中医药特点的适配性,推动传统知识保护立法与标准制定,构建跨领域协同治理机制,是激发中医药产业活力、守护文化根脉的核心路径。此次调研为后续学术研究与实践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助力中医药产业在法治化、国际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撰稿:马治国、杜美欣、尉照宇

供图:尉照宇

编辑:罗思琪

审核:樊晨希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联系电话:029-82668972 邮编:710049  电子邮箱:xjtuipr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