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中心、石家庄慈航集团,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多位知名院士、专家联合主办的国际知识产权与科技合作交流会议通过Zoom顺利举行。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化工技术、采矿技术、环境保护、航道建设、大型表面镀铝镀锌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就未来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本次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鲍里斯·鲍里斯耶维奇主持。中方参会人员包括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陈泉州、石家庄外专局杨利军副局长、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教授及相关工作人员。俄方代表则由多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及专家组成,包括列昂季耶夫·鲍里斯·鲍里斯耶维奇院士(知识产权)、伊万努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院士(认知技术)、阿里耶夫·萨马特·比克塔耶维奇院士(采矿技术)、尤兹巴日扬茨·格奥尔基·罗曼诺维奇院士(儿童发展游戏、航道建设)、米萨耶多娃·维拉·瓦西里耶夫娜教授(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阿贝利亚哈莫夫·哈里斯·马克西莫维奇博士(治疗性防火剂)及马鲁蒂扬·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教授(大型表面镀铝镀锌)。
会议伊始,鲍里斯院士与马治国院长共同探讨了未来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的可能性。同时,马治国教授强调,“一带一路”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中心的成立,为沿线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化、创新合作等方面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该中心将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提升话语权。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产业升级需求,中俄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合作,特别是在绿色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协同创新,以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随后,俄方专家依次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技术优势,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智能认知技术、绿色矿业技术、航道建设、环境保护及防火材料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鲍里斯院士强调,中俄科技合作应立足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双方学术与产业优势,推动合作成果落地应用。

最后,王海清先生及科技厅领导分别就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及产业化提出了具体建议,并表示将积极推动相关合作项目落地。陈泉州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产业升级需求,中俄应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合作,特别是在绿色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化协同创新,以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据此,“一带一路”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交流中心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共同助力全球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编辑:罗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