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于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热烈召开,会议为期三天,本届“商标品牌节”以服务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培育中国知名商标品牌为主题,当天除主题会议之外分设多场平行会议。孙那副教授受邀出席11月23日下午举办的平行会议六知识产权出版社沙龙——“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助力商标品牌建设”,并以《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践问题与立法选择》为题作专题演讲。孙那副教授系统阐述了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问题的深入思考,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法律制度的健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场沙龙由中华商标协会主办,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行政事业部、国际部主任沈川担任主持人,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程发表会议致辞。邀请商标、地理标志以及数据治理领域专家、实务工作者等共赴盛会,为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建言献策,并为如何高质量打造商标以及地理标志数据服务产品进行有益探索。


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可通过两种路径进行保护:一是专门保护模式,二是商标保护模式。孙那副教授主要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概况、实践问题、立法选择三个部分深入剖析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孙教授在第一部分着重为在座嘉宾梳理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历史变迁与地理标志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标志领域立法以及地理标志应具有的质量品质。第二部分孙那副教授依托课题实际调研成果,以陕西省地理标志保护情况为例,指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实践问题:一是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供给不足,二是地理标志不保障体系不畅,三是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不强,四是地理标志监督管理举措不力。这四方面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第三部分孙那副教授提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现存在三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将地理标志完全纳入《商标法》之中,二是专门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法》,三是制定统一的《商业标志法》,并详细分析不同路径之利弊。孙那副教授认为当前最适宜我国现实国情的立法路线应是制定地理标志专门法,并且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应重点围绕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和体验,使消费者可从中感受到一方水土,寄托风土记忆。
本次沙龙的发言嘉宾还有来自西北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检索咨询中心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分别以《商标大数据分析与品牌建设》《陕西省地理标志商标司法保护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潼关肉夹馍系列案为视角》《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商标海外维权与预警》《知识产权保护探索与实践》《原创认证保护》为题作专题演讲,紧密围绕地理标志、商标及数据三大议题,生动结合诸如“潼关肉夹馍”商标侵权经典案例与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具体实践,从政企校多方角度共同探讨地理标志、商标同数据要素的有效结合,为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了解常见侵权表现形式、采取维权保护措施提供指引,深度赋能商标品牌建设。沙龙临近尾声,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主任陈学方等共同签订了中知标源代理协议,并由袁辉经理为与会嘉宾进行中知标源产品互动演示为本次沙龙拉下帷幕。

撰稿:周宗熙、冯何瑜
供图:会务组
编辑:罗思琪
审核:韩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