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举办“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75周年:国际人道法与和平”学术研讨会。活动由吉林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院、人权研究院承办,共有来自中国政府、军队、中国红十字会、高校、智库和主办方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刘丽娜副教授应邀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专题做了汇报。
刘丽娜副教授的汇报主题是“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中国贡献”。她从1954年《关于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中“文化财产”定义的特殊意义阐释出发,介绍了该公约的基本内核——积极性的措施和消极性的义务,以及公约创制的蓝盾标识的使用。最后,她分析了中国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提问环节,她回答了在场专家关于文化财产在武装冲突前的预案、月球上是否有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财产等问题,会场讨论气氛热烈。会后,刘丽娜副教授还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法律咨询服务处主管安妮·昆廷博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副主任纪博瑞等专家就推动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研究、传播与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文化财产保护在现代武装冲突中依旧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得到遵守和维护。同时,国际人道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完善和发展。
今年是1949年四个《日内瓦公约》通过75周年,1864年首部《日内瓦公约》通过160周年,同时也是1954年《关于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1954年《海牙公约》)通过70周年。会后,与会嘉宾又继续围绕 “国际人道法与和平”和“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财产”两大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撰稿:刘丽娜
供图:会务组
编辑:罗思琪
审核:韩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