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6月26日上午,陕西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暨高新科技法治研讨会经陕西省法学会批准在线举行,会议由陕西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西安市公安局等相关实务部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陕西省文化投资集团等文化企业及专业机构的7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
会议第一阶段陕西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教授孙那主持。
陕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申月霞受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杨建军委托致辞,对科技法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在马治国教授的带领下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对科技法学研究会繁荣科技法学研究、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重大课题、举办高质量学术研究会议、在省内相关研究领域所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予以高度认可,并宣读了省法学会党组同意科技法学研究会换届的批复。

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代表科技法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他表示科技法学研究会自2006年创立至今,始终立足科技法学研究,围绕大局,通过研究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根本问题;积极承担省部级以上党和政府委托的重大任务,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研究会的社会担当。同时研究会连续多年举办高质量的学术年会,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丰富了我省法学交流研究的学术平台。他还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殷切期待,指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随后,会议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科技法学研究会选举办法及总监票人人选,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技法学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周方教授当选新一届科技法学研究会会长,党雷、高山行、姜杰、邱洪华、孙昊亮、孙渝安、张敏当选副会长,孙那当选秘书长,蔡琳、李晓鸣、刘桢当选副秘书长,蔡琳等32名代表当选常务理事。

新当选会长周方作表态发言并宣读了陕西省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聘任顾问的决定,决定聘任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原局长巨拴科为新一届科技法学研究会顾问。
会议第二阶段高新科技法治研讨会由周方教授主持。

西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邱洪华教授作题为《专利情报视角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分析》的报告,他分别就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基于高价值专利的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基于金融支持模式的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专家发明人的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向大会做了分享。

西北工业大学法学系主任蔡琳副教授作题为《平台算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的报告,她指出算法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商业策略创新的基础引擎,正逐渐把数据化为资源和商品,改变着市场竞争的格局,但是也为平台的不正当竞争提供了工具和可能。但是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平台算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缺乏类型化规定,现有条款无法直接适用,亟需完善规制。蔡教授通过对平台算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梳理,分析了平台算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困境,给出了相应的规制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那作题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创新》的报告,孙那教授指出2020年,我国科研单位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1.3%,高校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8%,即我国正面临着如何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有效转化为显示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难题,孙那教授又梳理了我国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转移的政策文件,指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的5种方式:自行实施、成果转让、成果许可、合作实施、作价投资,并逐个分析对比这五种方式的特征,分析当前成果转化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及当下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给出域外关于该课题的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新思路、新模式,最后介绍了高校科技成果归属法律制度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

西北大学法学院讲师刘桢作了题为《技术变革背景下〈著作权法〉作品类型兜底条款的解释论完善》的报告,他指出《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类型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但缺乏配套法规则不可避免的导致著作权保护范围的不当扩张、向一般条款逃避及如何具体适用等问题,配套法规的及时跟进成为兜底条款得以有效适用的紧迫前提。他通过采用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结合的方式对开放式作品类型条款的条文、目的、渊源及演变进行分析,建议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修改中对“其他智力成果”进行界定为开放式作品类型条款的适用提供具体化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陕西省文化投资集团总顾问党雷研究员对四位发言人的汇报作了精彩点评。
图片:王河
撰稿:岳昌联
审核:杜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