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上午十点,由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的“科创月·知识产权高端论坛”活动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隆重举行,应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先生出席活动,并以“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为题做了精彩报告。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卫出席活动并致辞。

刘曙光先生在报告中首先指出,当前我们需要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理解世界遗产在理论、技术、标准和实践方面的深刻变化,认识世界遗产新的特质与功能。他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世界遗产保护实践,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文化领域的专业和技术问题,而是一项涉及广泛的政治议题。同时,他也提出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存在深厚的内在联系,即都是超越种族和民族、超越文化和历史来看待全球问题、讨论全人类利益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他认为当前世界遗产已经拓展为一种通过保护文化多样性而促进人类和平共生并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权益相适应的国际治理方法。
刘曙光先生谈到,虽然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当地化”仍不清晰,但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与遗产相生相伴并最终密切结合在一起,已经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进程。同时 ,他认为世界遗产中心关于缔约国在执行世界遗产公约时应当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即环境的可持续性、包容性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面、和平和安全方面。最后,刘曙光先生通过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非洲优先战略、泰国康卡章森林保护区、利物浦海上商城等案例生动的展示了各地在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情况。他总结到,中国世界遗产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坚持世界遗产的标准、维护世界遗产的价值、坚定世界遗产的追求。

报告结束,掌声经久不息。与会师生一致认为刘曙光先生的报告极具启发性,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生动通俗。报告会后,刘曙光先生还与各位师生亲切合影。
据悉,刘曙光先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三十余年,与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合作交流密切,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研究员。他非常重视陕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曾多次到访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撰稿:张文倩、占妮
摄影: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