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双一流”建设载体,知识产权示范高地
马治国
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建设启动的第二年被列入“双一流”建设名单,两个国家级的创新举措叠加,使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新时代。未来,创新港将成为“双一流”建设载体,创新文化传播重镇,西部知识产权高地和“一带一路”创新前沿,美好前景令全校师生期盼,赢得全国高校瞩目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一、创新港的“创新”思维模式
1.创造新思维
高校以“创新港”的模式建设与发展,在我国尚属首创,这不仅是传统思维的突破、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更适应了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不仅聚焦了国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更充分体现了国家关于 “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布局的思想和建设方案。
2.发展新模式
2015年8月20日创新港项目正式启动;2015年10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见证下,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创新港;2016年5月发布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创新港建设;2016年12月23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在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对创新港予以重点支持;2017年创新港迎来了陕西省“追赶超越”发展,“五新战略”实施和 “双一流”建设启动的重要契机。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将将创新型国家建设摆在首要地位不仅作为现代化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途径。“创新港”全面融入了国家和地方建设总体战略部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区别与其他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特殊模式。因此,创新港将是承载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特殊标志,最具有显示度、品牌化的标志性成果,是西安交通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内外高度统一的最佳表现方式。
二 、创新港是双一流建设载体,创新文化重镇
创新港建设模式的提出,本身就是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创新发展的思路。当“双一流”遇到创新港,自然就整合成为一体发展的新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确定了三步走战略,并以创新驱动为指导,以“五新”建设为理念,对学科发展进行了新定位,以工、理、医、文四大综合学科分类加强学科交流融合交叉突破,细化为五大建设工程,建设五个“一流”,其中包括一流人才、一流科研能力,一流大学文化等,还在关键举措中首先提出了“以创新港为载体,打造学科科研教学新体系”。双一流的新目标、新举措反映出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长期禁锢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文化已经不适应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以至于近年来综合实力排名逐渐下滑。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一时一事的失误导致,而是落后的文化导致,是缺乏文化创新,几十年一贯制,在原有的文化环境里止步不前导致的。然而高校最应该是思想、文化的创新园地,文化创新也应该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创新港的地理、机制、管理可以为创新文化提供条件,使创新港能够成为真正的智慧小镇和文化创新重镇。
三、西部知识产权高地,一带一路创新前沿
创新港不仅遇到“双一流”建设东风,还乘上了“一带一路”的高速列车。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的定位是“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那就必须首先成为西部一流。而进入一流,唯有创新,创新的标志就是知识产权。但在目前创新港建设和双一流建设中,知识产权均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只有当西安交通大学成为西部知识产权高地,“一带一路”创新示范高校,双一流建设才可能实现。
在2017年中国最具创新力高校百强榜中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17位,位居西部高校第一,其排名指数有四项:人均科技经费、国家科技奖数目,中国专利奖数目,ESI世界前1%科学数目。西安交通大学其他指数都不错,就是专利获奖数只有1项,被其他高校拉开了距离。陕西高校中距离西安交通大学排名最近的是西北工业大学排在23位,而其专利获奖数是0,但考虑到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成果涉及军工技术,多为国防专利,不便公开,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此外,2017年初全国高校有效专利情况排名,西安交通大学排名第9名,西部第一,陕西另一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在第14位,紧随其后。目前的“西部一流”是西安交通大学传统积淀的老本在起作用,如果不采取特殊的发展途径,这个优势就会消耗殆尽。
“双一流”建设的标志成果最终将以知识产权的形式体现,一个高校创新能力就是看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以及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服务于社会。西安交通大学目前综合实力仍然保持西部第一,有较好基础,但并非绝对优势,必须打造成知识产权高地,才有可能继续吸引和集聚西部乃至全国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高端成果不断汇聚到创新港,并通过转孵化服务西部、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港绝对不是西安交通大学自己的舞台,而是一个开放的、西部的、全国的、国际的创新港口,应当充分体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建设精神,体现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规则。
创新港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应当引领国内高校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创新发展,“一路向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促进沿线国家在国际贸易尤其是知识产权合作与贸易中实现互利共赢。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先于我们进行了知识产权布局,对我们设置了障碍,我们必须合理应对,及时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和预警的研究,为我国高校和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四、创新港与“双一流”建设,需要知识产权支撑
创新港和“双一流”建设,都是建立在建成知识产权高地基础之上的,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与两个建设的目标相匹配。
第一,应当制定西部创新港知识产权中长期规划。早在2015年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就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对创新港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研究,2017年陕西省科技厅又委托该中心进行创新港专利战略的研究。以这两份研究成果为参考,可以探索制定创新港知识产权中长期规划,公开西安交通大学对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的基本态度、目标、措施,进而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进一步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成果向创新港汇集。
第二,西安交通大学应当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贯标工作
一流大学应当有一流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制度。2017年1月1日始,国家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GB/T33251-2016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入选高校和创新港建设承担高校,都需要尽快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因为,未来对一个高校或某个创新区域的创新环境和水平判断,首先考察的就是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主要标志就是是否达到知识产权管理的国家标准,这是最低的知识产权门槛,西安交通大学应当尽快实现。
第三,成立中国西部知识产权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四大板块和依托创新港的创新活动,都需要知识产权作为支撑。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一流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无法担当起对“双一流”建设和创新港的知识产权支撑任务。因此,应当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知识产权局、创新型企业联合共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建成集知识产权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智库建设为一体的西部一流研究院。研究院的建设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自主设立,第二步与地方政府共建,第三步与国家共建,从而将研究院的建设与创新港和“双一流”建设步骤基本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双一流”与创新港建设给西安交通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是国家发展更为根本的方向,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创新发展、追赶超越,通过三步走战略稳固占据西部创新制高点,力争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创新引领者,逐步建成举世瞩目的世界双一流大学。
[作者简介]马治国,法学院教授,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科学技术法、知识产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骨干专家,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获得中国科学技术法学最高奖“中国科学技术法学杰出贡献奖”,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63重大专项、国家软科学项目等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兼任陕西省12个党政、人大、司法部门专家或顾问,众多决策建言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转化。
[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是全国最早的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招收知识产权法学硕士的高校之一。中心创设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经济、科技、外语多学科交叉的法学人才,是知识产权集教学、科研、实践、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也是陕西省首批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共计5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5人。马治国教授担任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周方副教授担任副主任,研究领域涉及知识产权与科学技术法领域诸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战略与应用,知识产权经济学分析,知识产权重大理论问题,传统知识法律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高新技术法律问题研究与中医药法研究等。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坚持学科的交叉性,前沿性,系统及战略性,以推动学科建设及实践创新。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