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复合法学之路》一书,收到了大量海内外学友的踊跃来稿。我们现在“交大知识产权”选发部分纪念文章,带领大家回顾中心成立30年以来的复合法学之路。
今天选发的是范泽校友为该书撰写的文章《忆往昔》。
作者|范泽
芬兰维美德(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现代制浆造纸技术, 成套设备和重大项目的参与者。
1985-198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
我非常幸运能在1985年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首批读法学的学生,且攻读的是经济法硕士学位。当届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只有马治国师兄和我二位!1985年也是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之年,所以我有幸成了西安交大法学教育和研究起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从零起步”
其实1985年西安交大研究生招生并没有法学专业,我报考的是其它专业。经过同几位导师的深入交流,非常认可导师们倡导的面向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交大优势培养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跨学科复合型法学人才的思路。经学校同意,先以经济学研究生的名义录取,当法学硕士招生和学位授予权取得后,才正式转为攻读经济法硕士。当时交大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应该是西安地区高校第一个经济法硕士授予点!
1985年别说专用的教室和图书室,整个法律中心就连一间办公室甚至一张办公桌也没有! 我们法学的研究生编到社科系研究生中,行政上由社科系代为管理。我记得到了1987年,我们才在管理学院大楼分到法律中心自己的一间办公室,当时的高兴劲儿,大家可以想象!
我在1985年读经济法研究生之前,没有上过任何法学的课程,没有读过法律的书籍,可以说法学的基础是“零”。迅速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是当务之急!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交大没有,也不可能开设各种法学的课程让我们学习。只好在几位导师的指导下恶补宪法、民法、刑法等等法学基本知识……
实际上,1985年技术经济法律中心、交大的法学教学和研究也是从“零” 起步, 甚至没有任何专职人员。大概到了第二年才有了第一位专职员工。四位创始导师潘宇鹏、章德安、宋雅莼和施明德均为兼职,而且他们都在各自部门承担重要工作,已经非常忙了,特别是潘、章二位导师为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的建立及经济法硕士授予权的取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工“多于“读和研”
八十年代的研究生主要是读书加上一定的研究工作。而我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实习”。当时法律中心刚刚建立,交大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也才起步没有知名度,需要迅速同各方面建立联系提高认知度。实际上那时全国工科院校没有几家培养法学研究生的,更不用说法学研究了。没有什么人知道交大在培养法学研究生,搞法学研究。
比如我曾在国家科委政策局实习工作了半年,不仅收集了大量科技立法的信息和资料,参与了各种科技立法有关的研讨、调研等工作,并多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人大有关科技立法的咨询和会议。法律中心也多次承担了国家有关科技立法的研究课题,为国家科技法制的发展出了力,也确立了交大法律中心在科技法研究方面的地位。也可能我“工”的太多了,到了后期我已无法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了,很是遗憾!
“饮水思源”
1985年技术经济法律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为交大法学教育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当于挖了口水井,逐渐培养和吸引各股涓涓溪流汇聚形成了交大法学院这个贯通四海的大湖。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个典范。
现在回想起潘宇鹏、章德安、宋雅莼和施明德四位创始导师,按今天的标准恐怕都算不上法学界人士。1985年创办法律中心时,他们都已有几十年没有从事过法学的教学或研究,并年过半百,且在自己的部门工作已非常繁忙。却能投入巨大的心血从零开始建立法律中心并招收研究生,实属不易!在此,我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四位创始导师虽然不是法学界的大腕,但在他们从事的行业中是佼佼者,都有大家的风范。他们做人、做事、治学的态度和作风可归纳为“大度,正气,专业,努力”, 让我终生受益!只是学生我不才,1988年毕业后再没能为法律中心和交大法学教育科研的发展出力,深感遗憾!还好有马治国,马民虎等师兄弟妹们一直奋发努力为交大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出了大力。
“后记”
我1988年毕业后就到企业工作,已在芬兰Valmet(维美德)/Metso(美卓)工作20多年。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制浆、造纸和生物质能源技术、设备和服务的提供者。拿造纸来说,世界上40%的纸张是使用我们提供的设备制造的。
我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没有直接从事法律事务,但在交大的法学教育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有时也会间接接触到一些司法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例。比较有影响的有:1997年“中国反倾销第一案”,对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新闻纸反倾销,这是中国第一次发起的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在这之前都是人家反倾销中国的产品。又如,2014山东泉林纸业以110件专利、34件注册商标等质押从国家开发银行牵头银团获得了一笔79亿元的贷款,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