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马治国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研究员、方兴世纪科技集团董事长高宏武,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研究员、西安道通太白七药研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郑虹,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梁乐言、杜美欣、关一夫,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杨凤、赵佳耀一行8人,赴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辰济药业”)开展中药产业发展和法律保护现状调研。
调研团队抵达辰济药业后,首先参观了公司的成品库、固剂车间和药品生产一线,包括炮制车间、检测实验室、恒温恒湿标准化样品储存间等。调研团队不仅详细了解了药材的筛选、清洗、炮制等关键工序,也体会到了辰济药业严格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科学有序的库管实操。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交流会上,调研团队与辰济药业代表就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企业运营法律风险、企业出海标准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辰济药业总经理冯建利提出公司在监管政策环境方面的意见建议;常务副总经理肖红星介绍了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技术总工程师张晓梅重点就专利申请、维护和保护各个环节工作的意见进行了交流。此外,与会者还有辰济药业副总经理刘明、财务负责人李晗芃和董事项冰心。

马治国教授充分肯定了辰济药业在民族医药产业中的代表性和重要性,他指出辰济药业作为传统老字号企业,在新时代市场中应当积极转型,充分探索多元化法律保护路径,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秘方等,探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宏武研究员补充介绍了中、亚、非国家中药资源的市场环境,对比分析了当前两种中药企业出海模式的利弊,为辰济药业的国际化市场拓展建言献策。
与会双方就企业法律需求、技术保护机制、国际化市场标准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国营宝鸡制药厂,诞生于公元1918年民国时期的“达兴堂”药店,以“达兴民生、悬壶济世”的初心,牢记“药材必道地、配方必独特、提戥必齐目、炮制必如法、品质必上乘、待人必如亲”的《六必令》传训,已有百年历史,“达兴堂”为陕西老字号,辰济为宝鸡老字号。该公司拥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15条生产线和157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国家基本药物42种,陕西省优势产品4个,6个独家产品,7项国家发明专利,舒肝快胃丸(独家品种)、消积丸(独家品种)、强筋健骨丸入选陕西省优势产品;拥有91个国家注册商标,其中“辰济”和“紫光辰济”为陕西省著名商标,“达兴堂”和“六必令”为医药领域全方位商标。

撰稿:梁乐言
供图:杨凤
编辑:罗思琪
审核:樊晨希